2006年10月17日,星期二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时政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纪念碑下的感动
本报记者 徐晓

  10月16日 星期一  地点:温岭 晴朗
  “忆往昔,峥嵘岁月,英雄辈出;柳苦民,受指派建立坞根革命根据地……英雄,用鲜血染红了时代;时代,用思念铭刻英雄。”今天我的一天是在这样的革命颂词中开始的。
  昨天晚上,我们赶到了温岭市,这里有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——红十三军第二师烈士陵园。今天一早,工作人员给我送来了一份讲稿,这是老同志潘雪宗在今天火炬传递仪式上的发言稿。仔细读完讲稿后,我心潮澎湃了起来,老同志饱含深情的颂词仿佛把人们又拉回到战争年代,让人回忆起那段光荣而悲壮的历程。
  他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这样一个富有戏剧性的故事:1929年12月14日,20多名游击队员在大青岛一户渔民家中喝喜酒时,突然得到消息,一支由60多人组成的国民党队伍已经上岛进行突击检查。指挥员赵裕平随机应变,叫队员把枪和子弹藏起来,全部扮成了普通吃酒客、相帮人,他自己则不慌不忙地换上一件长衫,戴上学士帽。在国民党部队检查时,他递上一张名片,带队的国民党军官看看赵裕平,又看看名片上写着的“童信义”三字,连声道歉“原来是五里乡的童乡长,失敬,失敬!”国民党官兵在“童乡长”的组织下,狼吞虎咽、大醉而归,游击队员成功躲过了搜查,全部安全返回了基地。
  潘雪宗告诉我,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二师是根据1928年初成立的坞根游击大队扩编而成,在浙南地区历经50余次大小战斗,其中规模较大的围剿战斗就有5次,共牺牲300余人。
  10年浴血奋战,威震浙南大地。在这块纪念碑下,老区人民再次举起了象征红军精神的火炬,学生们用铮铮誓言表达了他们要继承先烈遗志、宏扬长征精神的决心。